本網站所展出的照片是二○○一年到二○一九年間,分別在巴爾的摩、紐約、蒙古、新彊、古巴、墨西哥以及其他地方所拍攝。我使用數位相機拍攝和影像編輯軟體 Adobe Photoshop (包含其濾鏡外掛Silver Efex Pro 2)進行簡單修圖,像是影像黑白化、裁切以及調整對比和灰色調。數位編輯不是為了賦予照片新的觀感,而是加強原本影像。

對我來說,照片呈現給觀眾的是從未目睹、體驗或甚至想像過的視覺新經驗,然而這經驗是基於「決定性的瞬間」在某個時空角落確確實實地發生過。照片影像不光只是自身所見,也邀請他人看到自己的觀點。也許,攝影的目的並非展現我們都能瞧見的事物,而是我們瞧不出的── 這就是攝影的詩意。

與一般藝術最大的不同就是攝影家從不創作藝術內容,而是一趟「發掘」時空交會的片刻瞬間過程,隨後再由攝影者和觀眾將此視覺體驗重新詮釋。

攝影者透過觀景窗,從原始的大真實裡,主動地選取其中一小部分的實體和決定性瞬間,製造完全不一樣的現實,賦予影像特殊意義,如詩、謎樣、震撼、縈懷我心,這就是寫實攝影最迷人的魅力。我們所看到的照片,其實是攝影者本身的獨特觀點,是他主觀要傳達的訊息,而絶非外在實相客觀的呈現。

攝影在實作上與釣魚相仿。必須知道在何時何地預估時機降臨,如此令等待成了一種藝術,魚上鈎之時成就無可言喻的喜悅。倘若把魚鈎換成漁網,便會發現興致盡失。同樣地,連按快門自動攝影或編導式的佈局手法便犧牲了攝影原有的珍貴本質。

一張好照片應要含蓄費解。展現的畫面內容也許難以立即辨認,卻仍不失熟悉。對此神秘的想像,激勵我們找到新的美感方式。出色的照片應能淨空心靈之眼,一次又一次地激發新的詮釋。

明信片、螢幕桌布和日曆本上的影像多半了無新意,詮釋空間通常也一如所期又狹隘── 這張好美!然而所見即所得。吾人常忽略照片的深沈美感,其實是來自觀眾對拍攝內容的無垠想像與深思所得。

相機的職責是將現實化為影像;攝影人的職責便是將此影像賦予多重詮釋空間,提供觀眾如此視覺機運。

── 施 益 民